十五运会倒计时:广东共启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970个
微笑与专业交织成网,粤港澳大湾区的“小海豚”志愿者们已准备就绪,即将在全运舞台展现温暖力量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,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年轻人正在认真进行礼仪训练。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,动作整齐划一——这些被称为“小海豚”的十五运会志愿者,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10月31日上午,十五运会志愿者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。截至当天,广东赛区已启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970个,举办了1.4万场城市志愿服务活动。
赛事期间,广东赛区预计将有30万人次城市志愿者在交通枢纽、商业网点、旅游景点、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向公众提供志愿服务。
01 志愿服务网络:全方位保障赛事运行
在十五运会倒计时9天之际,粤港澳三地的志愿服务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。
广东赛区已完成来自17个承办地市、99所任务高校的3万名赛会志愿者的招募组建工作。
这支队伍中还有389名港澳台同胞、海外华侨及外籍志愿者,体现了十五运会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。
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王浩介绍,赛会志愿者体系是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嵌入到赛事每个环节的精密网络。
志愿者被分为竞赛类、专项类、通用类三大类别,进一步细化为28个一级岗位、92个二级岗位,实现赛时管理有序、服务高效。
02 “小海豚”的寓意:志愿者昵称有讲究
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会志愿者昵称为“小海豚”,这一昵称蕴含着深刻寓意。
它象征着粤港澳三地志愿者如同海洋精灵般亲切可爱、积极向上、智慧友善、团结奋进,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为赛事护航。
王浩表示,每一位志愿者都是赛会理念和城市风格的传播者。
除了提供赛事服务,他们也将成为城市的流动风景线,不仅提供服务,更在传播赛会文化、讲解本地风土人情,展示开放、包容、友好的东道主形象。
03 rigorous培训体系:专业服务的基础
为确保志愿服务质量,广东赛区建立了严格的培训体系。
全体志愿者的通用培训已于2025年6月完成,目前正在深入推进“一赛事一场馆一方案”的培训计划。
培训内容包括助残、媒体运行、应急救护等专业领域。
为保障志愿服务运行,广东赛区还搭建了1096人的志愿者管理团队,主要包括赛会志愿者领队老师、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督导团队等,确保志愿服务情况掌握及时、响应迅速、处置高效。
截至10月30日,广东赛区累计组织超过11400名志愿者在赛场展开服务,提供抵离迎送接待、竞赛服务、器材保障、医疗辅助、颁奖礼仪等服务,整体风貌、服务成效获广泛好评。
04 港澳志愿协作:三地齐心彰显湾区融合
香港赛区自去年7月启动招募以来,报名人数超过30000人,年龄覆盖了15岁至85岁的志愿者。
通过严格选拔,香港赛区组建了一支超过16000名志愿者的服务团队。
香港志愿者协会项目总监黎伯均介绍,为了培养青年一代的服务精神,香港赛区还专门设立了“青年志愿者”,吸引了1000多名15至17岁的中学生加入。
澳门赛区志愿者招募计划自2023年2月启动以来,已有3500名志愿者投入服务,分布于驻地酒店、赛事场馆、各接待口岸,协助接待、指引、咨询等多个环节。
澳门赛区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胡友樾表示,澳门赛区高度重视与广东赛区、香港赛区在志愿者工作中的协同联动。
通过交流培训、观摩学习、资讯共用等多种方式,推动了三地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。
05 创新服务举措:彰显湾区特色
本次赛会志愿服务中,广东赛区创新增设“港澳联络服务”志愿者岗位,将有200余名赛会志愿者专门协助做好涉港澳的协调、联络和礼宾接待等工作。
王浩介绍,粤港澳三地共同打造并发布统一的志愿服务主题文化标识,共享培训课程资料。
推荐4名广东赛区通用培训讲师赴港、赴澳交流分享,推动培训资源和文化产品三地共享。
在城市志愿服务方面,广东各地市也推出了特色服务。
如广州启用157个城市服务站点,开展240场“新彩广州全民志愿行动”活动;深圳发起“城市志愿服务联盟”,超3万人参与公共服务,升级155个服务站点。
十五运会开幕在即,广州塔下,一位刚结束培训的“小海豚”志愿者对记者说: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他胸前的徽标上,那只活泼的海豚正跃出水面,奔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正如这跃动的海豚,粤港澳三地的志愿者也将用他们的热情服务,在这场全国体育盛会中划出最美的弧线。
|
|